徐州,2025年8月6日——在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光伏产业迎来新一轮技术变革。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能硅业”)今日宣布,其自主研发的硅烷流化床法(FBR)颗粒硅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,综合电耗降至14度电/千克,较传统工艺下降77%,碳足迹数值刷新全球最低纪录。
绿色制造:从“高耗能”到“负碳”
中能硅业总经理李东升介绍,FBR颗粒硅采用硅烷热分解工艺,生产过程中无固态废弃物排放,水耗和氢耗分别降低49%和57%。经法国能源署认证,每公斤颗粒硅的二氧化碳当量仅为24.913千克,较传统多晶硅减少82%。“若按我国年产100万吨颗粒硅计算,相当于每年减少碳排放1.2亿吨,相当于再造1.6个塞罕坝林场。”
技术迭代:从“替代”到“引领”
自2020年首条10万吨级颗粒硅产线投产以来,中能硅业已形成“徐州-乐山-包头”三大基地联动格局,总产能突破30万吨。其产品纯度达99.9999999%(9N级),可完全替代进口电子级多晶硅,广泛应用于光伏电池、半导体硅片等领域。
“颗粒硅的流动性优于块状硅,可降低拉晶环节成本15%。”中环股份技术总监王伟表示,“目前,我们已将颗粒硅在N型TOPCon电池中的掺杂比例提升至60%,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6.5%。”
产业链赋能: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集群崛起”
中能硅业以技术为纽带,吸引协鑫科技、隆基绿能等30余家上下游企业落户徐州经开区,形成“硅料-硅片-电池-组件-电站”全产业链集群。2025年上半年,该集群产值突破5000亿元,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创新高地。
“未来,我们将持续拓展颗粒硅在航空、电子等领域的应用。”李东升透露,企业正联合中科院过程所开发“硅基负极材料”,有望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。